對我來說,#食農教育 並非只是插秧體驗或飲食宣導,從日韓所推的和食、韓食,更可以看出背後蘊含的哲理。當韓國請出帥哥宋仲基、總理朴槿惠一起出席「韓食文化館」開館活動,吸引所有亞洲粉絲目光,我想,台灣可以做的,還有很多!
食農基本法談的不只是要上多少農業體驗課的時數,更是要讓在地的農產、飲食文化,內化到全民的生活想像中。
在這裡,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上周到訪埔里的牛尾社區。圖片中的披薩,就是在地青年使用當地種植的茭白筍、香草所做成的,這也是我常提起的「在地食材,跨國料理」的展現。這不單單是料理手法的巧思,也是所謂農文化的哲思,反應在生活、生計上的實踐。
請大家看著美味的pizza、覺得「可惡,想吃!」之餘,也一同想想台灣食農文化的未來喔!